發布日期:2022-03-31 10:27 瀏覽次數:次
?????
水泥基軌道水泥在設備基礎二次灌漿、地腳螺栓錨固、混凝土加固、維修等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由于進口軌道水泥價格昂貴,國內市場需求大,近年來國內對軌道水泥的研究非常活躍,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從材料性能和成本方面取得了突破。但總體而言,國內無機軌道水泥基本上依靠在硅酸鹽水泥中添加膨脹劑,促進水泥漿內鈣土礦的形成,獲得軌道水泥的早期強度。高度。微膨脹等性能,由于國內市場膨脹劑性能的穩定性不是很理想,因此系統軌道水泥的工程應用性能穩定性也令人擔憂。本文通過硅酸鹽水泥。鋁酸鹽水泥復合膠凝系統成功開發了可操作時間長、流動性大、早期強度高、微膨脹的離性能軌道水泥,并分析了軌道水泥的凝結時間。流動性的形成。
1.原料選擇。
水泥:顏42.5R普通硅酸鹽水泥,初凝時間118min,終凝時間275min,3d.28d抗壓強度分別為24.5.48.6mpa,抗折強度分別為4.8.6.9mpa,穩定性合格;CA-50鋁酸鹽水泥,A12o3為53%,SiO2為6.8%,Fe2o3為2.0%,6h.1d.3d。
骨料:石英砂;G型外加劑:與水泥水化產品反應,補償收縮;減水劑:減水劑,減水率25%。其他外加劑:熟石灰粉;L型促凝劑;S型緩凝劑;P型消泡劑等。
二、
2.1實驗技術路線。
(1)硅酸鹽水泥與鋁酸鹽水泥復合使用時,會出現閃凝,無法操作。因此,需要選擇合適的緩凝劑,以滿足灌漿軌道水泥的要求,保持必要的流動性和早期強度。
(2)為使灌漿料獲得軌道膠泥的流動性和強度,加入非引氣減水劑。
(3)灌漿材料不僅應具有軌道泥漿的流動性,而且不應出現泌水和離析。因此,除了考慮骨料的等級和數量外,還應適當增加漿液的稠度,使骨料懸浮在漿液中,提高灌漿材料的施工軌道泥漿。
(4)硅酸鹽水泥硬化體容易收縮。因此,在本實驗中,應確定硅酸鹽水泥、鋁酸鹽水泥和G型外加劑的用量,使系統產生適量富含結合水的晶體產物,以補償收縮。
2.2實驗方法。
按GB/T50080規定進行凝結時間。
流動性試驗按GB5019-2003附錄A進行,截錐圓模尺寸改為:高度(60±0.5)mm;上口內徑(70±0.5)mm;下口內徑(100~0.5)mm;下口外徑120mm。
按GB/T17671-1999進行抗壓強度試驗。將混合好的水泥基灌漿材料倒入試驗中,不振動。
按GB5019-2003附錄C進行垂直膨脹率。
2.3軌道膠泥的制備。
配合比見表1根據正交實驗法得出。
根據JC/T986-2005《水泥基灌漿材料》規定的的實驗方法,準備好的水泥無收縮灌漿材料進入軌道水泥實驗,結果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