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倒水后立即蓋上,及時灑水以保持健康
防止裂縫的**措施是在澆筑混凝土時保護混凝土澆筑表面,避免風吹日曬。澆筑混凝土后,立即覆蓋表面并灑水以保持身體健康。另外,在混凝土中添加適量的引氣劑也可以幫助減少收縮裂縫。
2.初次設定前第二次振動
當模板的表面不平整或脫模劑的施加不均勻時,模板的摩擦力會阻止這種沉降,這會在混凝土的垂直表面上引起裂縫。這種情況通常很容易發生在混凝土柱或其他窄而長的結構的拐角處。在混凝土初始凝固之前進行第二次振動是避免此類缺陷的星聚方法。
3.添加粉煤灰并設置冷卻水管
當表層混凝土收縮時受阻時,混凝土將被拉伸,一旦超過混凝土的應變能力,就會發生裂縫。為了盡可能減少收縮限制,以使混凝土具有足夠的強度以抵抗所引起的應力,必須**地控制混凝土的內部加熱速率。在混凝土中添加適量的礦物粉煤灰可以減緩水化熱的釋放;控制原始材料的溫度,并在混凝土結構內部使用冷卻管傳遞循環水以及時釋放水化熱。
4.嚴禁混用水泥
混合使用不同品牌的水泥也會導致混凝土開裂。不同品牌的水泥具有不同的細度,強度,初始和終凝固時間,穩定性,化學成分等,并且還存在相容性問題。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嚴禁混用不同品牌,不同標簽的水泥。
防止混凝土裂縫的措施
1.添加結構加強筋以提高抗裂性,且加強筋應具有較小的直徑和較小的間距。全段的增強率應在0.3%至0.5%之間。
2.在設計混凝土配合比時,應在**混凝土良好可加工性的同時,盡量降低混凝土的單位耗水量。
3.避免因結構突變引起的應力集中,并在容易產生應力集中的薄弱環節采取加強措施。
4.在容易開裂的邊緣設置深色梁,以增加該零件的增強率。提高混凝土的極限拉伸度。
5.在結構設計中,應充分考慮施工過程中的氣候特征,并在正常施工條件下合理設置澆筑后縫。后澆注縫的間距為20-。保留時間通常不少于60天。如果無法預測施工期間的特定條件,則可以根據特定條件臨時更改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