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連接套管灌漿
鋼筋連接套管灌漿
施工前準備
1.機器攪拌:混凝土攪拌機或砂漿攪拌機。
2.手動攪拌:攪拌桶和鏟子。
3.幾個桶。
4.幾種平臺秤。
5.混合罐。
6.高漏斗,注漿管和管接頭。
7.灌漿助推器。
8.模板(鋼模,木模)。
9.稻草袋,巖棉被等
10.棉紗,膠帶。
鋼筋連接套管灌漿
采用開槽內斑試驗法,完成了6套鋼筋再生混凝土試件的拉拔試驗,得到了不同強度,不同再生骨料置換率下混凝土和鋼筋的荷載-滑移曲線,以及根據試驗結果,研究了再生骨料的置換率對鋼筋再生混凝土的粘結強度和粘結滑移曲線的影響,并采用二次分布矩陣插值函數法和沿錨長度的積分法用于計算不同錨位置的鋼筋。得到了再生混凝土的粘結應力和相對滑移,得到了不同錨固位置的粘結滑移關系和位置函數。然后建立考慮粘結滑移位置函數的再生混凝土與鋼筋的τ-s本構關系,為再生混凝土的工程應用提供參考依據。
灌漿施工
步驟:基本處理
1.地基表面應打碎或用增強界面劑J-302混凝土回灌劑處理。
2.清潔基礎表面,不得有任何雜物,碎石,浮漿,浮灰,油漬和脫模劑。
3.灌漿前24h,基礎表面應充分潤濕,灌漿前1h,清除積水。
鋼筋連接套管灌漿
為了研究礦物表面能參數對瀝青混合料劈裂強度的影響,首先基于表面能理論解釋了瀝青與礦物的粘結原理。然后測量不同的巖性礦物(石灰石,玄武巖,花崗巖,安山巖和片麻巖)。滴定已知表面能參數的液體的接觸角,并根據接觸角求得不同礦物材料的表面能,極性成分和分散成分,以及礦物材料的各種參數與劈裂強度之間的關系。分析瀝青混合物的混合物。結果表明:表面能理論可以較好地解釋瀝青混合料的劈裂強度的形成;不同巖性礦物的瀝青混合料的劈裂強度與礦物的表面能和分散組分呈正相關,與礦物的極性組分呈負相關。礦物材料的表面能參數與其化學組成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
步驟2:支撐模具
1.根據灌漿施工圖支撐模板。用水泥漿(快速堵漏劑),膠帶等將模板與基礎存放模板之間的連接處密封,以達到整體模板的水密性。
2.模板與設備底座之間的水平距離應控制在100mm左右,以利于灌漿施工。
3.模板的頂部高度應比設備基座的上表面高50mm。
4.灌漿過程中如果發生灌漿現象,應及時處理。
鋼筋連接套管灌漿
通過對ac-13c瀝青混合料在不同時效程度和不同溫度下的應力松弛試驗,結合時-溫度當量關系原理和wlf公式的分析,得出不同時效瀝青混合料的松弛模量主曲線群度及其粘彈性參數值;基于材料粘度的自由體積理論,推導了瀝青混合料的老化程度與溫度和時間的等價關系,并通過現有的應力松弛試驗數據進行了驗證。結果表明,可以通過未老化瀝青混合料在較低溫度或較短加載時間下的性能來分析老化瀝青混合料的應力松弛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