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凝土泛堿產生的緣由和機理
混凝土凝結硬化過程中,混凝土中水溶性組份隨孔隙水遷移到外表,隨著水分的蒸發,溶解在水中的組份沉淀后就會在建筑外表構成白色鹽的堆積物,這就是泛堿。
混凝土外表泛堿,俗稱泛白或起霜,經過屢次對泛堿產生的白色松軟物質停止化學剖析,結果標明:大局部產生的泛堿都是不溶于水的碳酸鈣(CaCO3),偶 爾 也會發現極少量的其他品種的泛堿。這些鹽類普通會隨著雨雪等外界水分的作用下順水而去,但是在局部拐角等角落里不易去除,對外觀質量產生很大的影響。
混凝土中水泥水化反響過程中,不只僅生成了含水的硅酸鈣,同時還要生成大量的氫氧化鈣(Ca(OH)2),這是一個不可防止的化學反響過程。氫氧化鈣 (Ca(OH)2)是一種極容易溶解的物質,混凝土凝結硬化初期(數天或數周),其存在于混凝土的游離水中,隨著混凝土的凝結枯燥,構造內部含氫氧化鈣濃 度較高的游離水會逐步沿著混凝土內部的微小孔隙向混凝土的外表挪動,以補償外表被蒸發掉的水分,挪動的同時也將溶于其中的氫氧化鈣(Ca(OH)2)帶 出。挪動到外表后,水分逐步蒸發掉,而同時帶到外表的氫氧化鈣(Ca(OH)2)疾速與空氣中的CO2發作反響,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殘酸鈣(CaCO3)留在混凝土的外表。這次硬化過程中產生的泛堿稱為初次泛堿。
混凝土外表泛堿
隨著混凝土在硬化過程的不時停止,硬化速度逐步減慢,泛堿逐步中止,但是數月以至數年時間內,遇到雨水或者是南方返潮天氣,水分經過某些部位滲入混凝土內 部,與殘存的氫氧化鈣(Ca(OH)2)溶合。隨著外界溫度的上升,水分隨著溫度的升高而蒸發,這時就會帶著溶于其中的氫氧化鈣再次帶到構造外表,當水分 蒸發后,留下反響后的碳酸鈣(CaCO3),構成第二次泛堿。第二次泛堿與一次有些許差異,就是第二次泛堿存在不規律性,不會整個構造面都有,只是不均 勻的呈現在部分外表,這與水泥品種,密度,吸水率,外表粗糙度等等有關。
研討標明,影響混凝土能否產生泛堿和泛堿嚴重性的要素主要分以下幾個方面:
⑴ 水灰比過大。水灰比過大使混凝土內游離水增加,混凝土泛堿的可能性增大。
⑵ 水泥自身有關,局部C3A含量低的水泥水化速度慢,容易產生泛堿。
⑶ 外加劑摻入過多也會增加泛堿的水平。
⑷ 在混凝土的配合比和集料配方面,砂率過小或級配不良的拌和混凝土容易呈現泛堿。
⑸混凝土原資料內部可溶性鹽和堿含量過高,在一定條件下析出的堿量越多,外表產生泛堿的可能性越大。
另外,經過察看和研討,溫度、濕度微風對泛堿都有著顯著的影響。普通來說泛堿是時節性問題,大局部狀況下在冬季呈現,由于在冬季水分的蒸發速度變慢,能夠 使混凝土中的鹽分充沛溶入孔隙水中,并遷移到砂漿的外表。另外低溫、高濕的氣候條件常見于冬春交替時節的南方沿海城市,這種氣候條件也很容易惹起泛堿的發 生。
施工闡明:
外表處置:混凝土根底必需經過自然養護28天以上,含水率<8%。
混合比:單組份涂料,開包裝后充沛攪勻即可運用。
限制:對施工環境無限制性請求。
涂裝方式:無氣噴涂:噴咀口徑:0.4—0.5mm
噴擊壓力:15-17Mpa
稀釋劑:XC102
稀釋量:0-5%(以涂料重量計)
空氣噴涂:噴咀口徑:2.0—3.0mm
噴擊壓力:0.3-0.5Mpa
稀釋劑:XC102
稀釋量:0-10%(以涂料重量計)
滾涂、刷涂:稀釋劑:XC102
稀釋量:0-3%(以涂料重量計)
關于封鎖底漆的作用闡明
(1)封鎖基底,浸透到基材內部構造,梗塞基底中的毛細孔,降低基底中開放孔數量,增加封鎖孔數,抑止涂料水分的浸透,使浸透變得平均,使基底對上層涂料的吸收變得平均。
(2)封鎖底漆能避免水分,抗堿隔離作用,對基層的堿分能**隔離,避免堿分的滲出毀壞涂層。
(3)對疏松單薄的基底停止補強作用,加固基底。
封鎖底漆相關學問
封鎖底漆有溶劑性和水性兩種,溶劑性封鎖底浸透強,封鎖性強,水性有水乳液與水溶性。水乳液與硅溶膠復合的封鎖底漆起到溶劑型與乳液兩種分離的封鎖性能。依據基底的品種與情況選用封鎖黏結基料,疏松多孔基底選擇強浸透與強封鎖可加固基底的基料,致密潤滑的基底選用強黏結性能的基料,并請求有良好的層間附著力。